作為國際存儲器芯片巨頭的海力士深耕無錫近20年,在無錫有兩條獨資的12寸生產線,長電科技匠心造芯五十載,已經成長為國內封測領域龍頭企業,其作用亦不可小覷。伴隨著華虹無錫這樣的龍頭企業的穩健成長,產業項目正逐步顯現“磁場效應”。一大批設計企業、設備、材料商正在加快聚集在無錫,無錫的芯片產業鏈正在豐富完善,前景勢不可擋,無錫幾乎每周都有一家關聯公司...
楊守玉的弟子各有建樹,都成一代大家:如周鳳創點彩繡,任嘒嫻創虛實亂針繡。1954年,楊守玉弟子周巽先、任嘒嫻與一批后來的大師一起創辦了蘇州刺繡研究所,這是刺繡史上的第一個專業研創機構,其與多所高校和大批著名美術家合作共創,并匯聚和培養了大量刺繡人才,研發了一批新的工藝,把蘇繡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。改革開放以后,一批鎮湖繡娘前往蘇州刺繡研究所學習...
刺繡是擁有*********非遺傳承人最多(8位,含已故)的蘇州非遺項目,說蘇州刺繡是蘇州非遺第一名片毫不為過。蘇州刺繡,簡稱蘇繡,江南水鄉的溫柔雅致,孕育誕生了沿襲2000余年的“蘇繡”。作為文化的載體,蘇繡代表著詩意江南的文化品位:精致柔和、素雅秀麗,構思巧妙、繡工細致。其風骨神韻在隋唐奠定基礎,迨至宋元,特色漸趨形成,明末清初更加醇熟。清代末期,蘇繡...
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、工業產值分別是1993年的30倍、70倍和17倍,綜合實力連續18年處于全國百強縣前十,位列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二位,實現了由“江南小城”向“經濟強市”“創新之城”的歷史巨變。今天的太倉,經濟實力加速躍升、產業層級不斷提高、創新創業活力迸發,正以更強的綜合競爭力和城市影響力,勇攀高質量發展新高峰。現代田園...
“長江外貿第一港”“對德合作第一城”與“接軌上海第一站”共同構成了太倉在新時代全力寫好的三篇“文章”。30年來,太倉與時俱進搶抓浦東開發開放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機遇,滬太第一條高速公路、第一條高鐵相繼建成,瑞金醫院太倉分院、上海外國語學校等高端項目相繼落戶,嘉閔太線等6條軌道交通交匯于此,彰顯著“上海下一站、下一站上海”的城市標識。開放包容...
盛夏時節,位于鹽城東臺的條子泥一派勃勃生機。今年5月,這里被評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。條子泥地處黃海輻射沙脊群的頂點,獨特的自然地貌使其成為候鳥遷徙的中心節點和關鍵區域,每年有數百萬只候鳥在此棲息。近年來,鹽城市大力推進以濕地保護為主的生態文明建設,不斷提高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,恢復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。2019年,當地從一線海堤內圍墾養殖區專門辟出...